Répondre à un message |
Revue des dernières réponses | |||
夏琉璃香管 | 中共电话实名就监控不解黑
“卡号实名制”难解黑卡、个人信息泄露难题 2016年血腥腥的五行红旗国,中共严厉最狠打压的新规,中共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发布通告,要求加强物联卡、电话卡、网络账号实名制管理,并全面清理涉诈号卡。 2016年12月1日中共工信部通告,未进行实名登记的手机号双向停机,开启了史上最严厉的“实名制”。然而,网络售卖电话“黑卡”的产业链并未随之消除,反而更加隐蔽。虽然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对全网的虚商电话卡、未实名卡进行了全面清理,但对已“实名”的电话黑卡却毫无效果。 2016年9月,中共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出台《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规定同一用户仅可在同一家电信企业办理最多不超过5张电话卡。虽然电话卡强制实名,但一张身份证可在三大运营商共办理15张电话卡。电话黑卡产业链上身份证信息极易获取,所以即便在2016年底“严打”期间,售价150-200元的“实名黑卡”依旧猖狂。到了2018年,电话黑卡依旧可以在网络电商平台中轻易搜索,三大运营商实名卡均有销售。 2019年河南省逯某利用爬虫软件抓取淘宝客户、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11.8亿条;安全团队“雨袭团”2020年10月报告称,一年半时间内,高达8.6亿条个人信息被售卖;2020年圆通某快递员售卖40万条个人信息;2020年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泄露个人征信等信息。国内个人信息泄露数多达55.3亿条,地址、职业、姓名、身份证信息在黑市上依旧频繁流动。 虽然近年来中共公安部加大了对违规售卖、泄露个人信息的打击力度,并开启多轮手机APP的清理工作;中共也在2021年3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为手机APP获取用户权限设定标准。然而,国内大数据产业在缺乏监管下过度发展必将导致用户信息的泄露,无论是企业、商家、平台等着重发展数据采集和对点营销势头不减,掌握用户信息的多寡直接对应覆盖群体规模和后续效益。再者,国内对相关处罚政策和规定泛化,售卖用户信息的违法成本不高,用户个人对自身隐私的保护意识和行为匮乏,所以身份证等个人信息黑产难于根治。“实名制”不但没有起到预防诈骗的目的,反而随着身份信息的“全网裸奔”完全沦为不法分子和不良企业商家进行定点诈骗或营销的工具。 其它中共电话实名制,相关诈骗案例揭露: 环球网5月13日转载中国新闻网消息,中共工信部2020年累积拦截涉诈电话7.3亿次,处置涉诈号码1865万余个。 2020年1月15日中共工信部公布19年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情况:全年累计拦截诈骗电话10.8亿次,关停重点地区诈骗号码88.8万个。虽然2020年拦截电话次数减少32.4%,但涉诈骗电话的数量却是翻了21倍。仅从数据上看,反诈力度的加强却反而激发了诈骗电话产业。 电信诈骗整个环节中的初始环节是获取目标任务的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号码、身份信息、工作、家庭情况等),之后诈骗犯再进行点对点的专攻。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诈骗犯会要求对方转账。虽然中共工信部通告诈骗的拦截工作“卓有成效”,但个人信息泄露的规模和影响却并没有随着大数据筛查的应用而递减,反而愈演愈烈。 2020年上半年,先有中信银行泄露演员王越池的个人信息,又有建行员工贩卖客户个人信息被捕。除上述国有企业的个人信息保护缺失外,售楼处、装修、家电等企业更常现“互通”客户信息的现象。在网络上贩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也是层出不穷。可见警方和三大运营公司的查处力度再严,黑色产业链的藏身之所也是难以根除。 除此之外,各大商家企业崇尚“用户数据ID”贼心不死。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APP的通报,层出不穷的电话“定向”骚扰屡屡频现,层出不穷。电话实名制度的普及并没有遏制个人信息泄露的态势,反而使不法分子更易获取更多的数据信息。防诈骗完全沦为“马后炮”式的拦截手段。 在全民监管、大数据排查、健康码互联个人信息全面共享全面被监控的大形势下,究竟是“谁”偷走了个人信息并以此牟利?事后的找替罪羊顶锅和“罚酒三杯”行径,都能反映出行政干预的懈怠和失职。中共警察部门、三大运营企业究竟是无意监管,有意纵容,还是“养鱼截收”式的获取业绩和利益? |
||